努力建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解读之八
过去的五年,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
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历史文化资源得到充分保护利用,文化创造力、影响力明显增强,加快蜀道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步伐,建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就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如期实现预期目标。近日,广元日报记者对广元市文化广电开云手机平台,开云(中国)出版局党组副书记向仕刚进行了专访。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权益的坚实基础。
向仕刚告诉记者,我市将结合脱贫攻坚战略,大力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视听乡村建设工程、农村电影惠民工程、送文化到农村惠民工程、图书阅览服务工程、农村广播电视服务工程、农村文艺创作扶持工程、农村文化流动服务工程、农村文化帮扶工程、农村文化提升工程”等十大农村文化惠民工程,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到2020年,全市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提档升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逐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多元化、社会化、数字化、现代化格局基本形成,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跨越发展。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一直以来,我市坚持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用文化提升旅游品质,用旅游彰显文化底蕴,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现已形成剑门蜀道三国文化旅游园区、广元温泉山水休闲旅游度假区、唐家河生态文化旅游园区、曾家山生态养生文化旅游园区等十大文化旅游园区。
向仕刚说,接下来,我市将围绕“大蜀道文化休闲旅游发展带”,坚持生态、文化、康养、旅游深度融合,重点培育“生态文化旅游与休闲康养”产业链,大力发展文化体验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创新技术、迎合市场、文化特色鲜明、产业优势突出的特色文化品牌。鼓励发展文化品牌中介机构,为广元文化品牌保护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决策咨询,为文化企业、产品提供推广和交易平台。探索建立特色文化创意产品认证发布、展示交易机制与平台。
同时,发挥传统文化资源和科技优势,调整优化传统文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网络视听、移动多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
历史文化资源得到充分保护利用
广元是一座具有4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向仕刚告诉记者,接下来,我市将充分挖掘和开发特色优势文化资源,加快推进蜀道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工作,建设蜀道大遗址、摆宴坝西周城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办好剑门蜀道诗歌节;依托红军文化园,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成历史文化名城,办好中国(广元)女儿节,扩大“剑门蜀道·女皇故里”影响力,彰显广元历史文化名城魅力。
同时,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创造更多传承历史文脉的物质和精神产品。并开展全市非遗资源调查,不断挖掘文化内涵,充实完善我市国家、省、市(州)、县(区)四级非遗项目名录体系和代表性传承人体系。抓好白花石刻、麻柳刺绣等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对手工技艺类非遗国家级传承人实施培训、提升计划,采取举办培训班、非遗进校园、师徒相授、父子相授等多种方式,引导非遗活态传承。
群众愿望
弘扬历史文化从提高市民素质做起
众所周知,广元历史古朴而又厚重,有天下雄关——剑门关、三百里古柏——翠云廊、天堑栈道——明月峡等著名景点,也是革命老区。作为老师的欧丽君说,弘扬历史文化不仅是为了保护好历史的遗存,保护好古人与今人的生命轨迹,更是为了保留住这道独一无二的风景线与历史文化记忆的“活化石”。
如何弘扬历史文化?不少市民表示,要通过弘扬历史文化培养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荣誉感,用开放精神凝聚心智,提高市民素质,塑造城市品格,构成以开放为灵魂的城市先进文化和人文精神家园,把文化的张力变成城市的活力,把文化的影响力变成城市的竞争力,把文化的软实力变成社会生产力。这种薪火相传的文化定力,一旦成为强大的精神支柱,就能为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专家访谈
加大文物保护与利用提升广元文化对外影响力
俞天喜市文物管理局局长
文物,是反映一个时代发展与变化的最直观例证。我市文物具有数量多、种类全、等级高、价值大的特点。保护文物对现代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度,我市争取落实到位国家、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3000余万元,千佛崖石窟病害治理、保护性建筑实验段等重要文保工程正在收尾。基本完成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全面完成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市政府公布首批36处市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传统村落)和优秀历史、乡土建筑,第二批申报工作有序开展。加强文物抢救保护,提升文物安全监管能力和文物安全防范水平,严格文物执法,强化文物督察,提高文物保护管理、创新发展水平。
我市应发挥文物资源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拓展文物保护单位展示利用,推动文物保护成果创造性转化,促进文物保护与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生态旅游等相结合,要大力实施六大工程:蜀道申遗工程、儒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四川历史名人研究及文化传承工程、革命文物保护工程、古蜀文明传承创新工程和川渝石窟保护工程,努力打造武则天、蜀道文化两个全国高地,三国文化和革命文化两个全省高地。提高文物利用率,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挖掘文物资源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逐步形成地域文化鲜明、民俗文化浓郁,形成多样、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文博创意产品体系;规范文物经营活动,活跃民间文物收藏,加强文物进出境协同监管,加大打击文物走私力度;扩大文物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广元文化对外影响力。
记者 赵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