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长廊 因幸福而美丽
——朝天区新农村建设见闻
王泽东 广元开云手机平台,开云(中国)网记者 张玉伟
5月18日,沿朝天区沙(河)曾(家)平(溪)公路驱车前行,条条水泥公路随着山势蜿蜒上升,路旁几幢刚完成外观打造的民居,或伫立在清清小溪旁,或掩映于点点新绿间。
朝天区继成功打造曾家山、广陕高速朝天段两个百里新村长廊后,今年又启动打造沙曾平百里新村长廊,覆盖沙河、鱼洞、临溪、曾家、平溪5个乡镇14个村的1955户。
每一条新村长廊的建设,都使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和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
看着人家干着急,轮到我们急着干
“近几年,看到其他乡镇搞新村建设,硬化了院坝和入户路,发展起产业致了富,我们都只能干着急。今年,朝天区打造我们这一线,村里群众都急着干。你看,现在的房子多亮堂、多气派。”鱼洞乡光明村四组村民刘庭志大爷喜笑颜开。
种了一辈子田,住了一辈子老房,刘庭志没想到在晚年能从地质灾害隐患点搬到交通方便、地势开阔、环境更好的地方来。他告诉记者,这一片区有部分农户因建新房欠下了债,周边配套设施一直没有完善。这次赶上了新村建设机遇,区政府按照“实地规划、统一标准、核定奖补、验收结算”的原则,对房屋风格风貌打造、农户环境优化及配套设施建设提供一定的补助资金,农户只承担沙石、红砖等基础材料费用就能把人居环境彻底改变。大家憋足了劲,一定要把家打造得漂漂亮亮的。
站在刘庭志家门口,目光所及,一片片民居分聚在山坳,九曲十八弯的村道盘亘在云岭间。沙曾平沿线几乎都像这里一样:山高坡陡,地理条件较差,人居相对分散。
“正因这样,当地群众对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发展更加迫切。”据区委农工委干部杨加远介绍,新村建设刚开始,刘庭志硬是拦住工程队,一定要先做他家,群众建设新村的积极性高涨。
沙曾平百里新村长廊启动一个多月,已有700余户完成外墙粉饰并着手“一建三改两硬化”, 1500多户完成备料。
新村长廊打造的不仅是基础设施,更是增收致富的产业带
在平溪乡大竹村田间,二组村民彭德福正在忙着栽植玉米。他身后一块地里,浅翠的莴笋长势旺盛,壮实的大蒜即将收获。
“你家收入主要靠种玉米还是种蔬菜?”
“主要是种菜。我昨年光卖菜就收入近3万元,利用尾菜养几头猪,又卖了1万左右。”彭德福告诉记者,新村打造以来,住上了新房子,硬化了道路,治理了沟渠,发展了产业,样样都是大实事、大好事。
大竹村党支部书记郑长荣用群众总结的一串顺口溜道出了当地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化:家家吃上放心水,户户用的是沼气;家门口前把班上,出门脚上不沾泥;蔬菜土鸡不愁销,网上就能谈生意。
朝天区在新村建设中,始终坚持以城乡统筹发展和科学规划为统领,以产业发展和助农增收为核心,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打造为重点,把新村建设与连片扶贫开发、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城镇建设有机结合,统一规划,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
2006至2008年,该区利用3年时间打造出第一条百里新村长廊。2010至2011年,用2年时间成功打造出广陕高速朝天段百里新村长廊。今年4月到10月,该区将建成沙曾平百里新村长廊。三条百里新村长廊可覆盖全区16个乡镇,受益人口占全区农业总人口1/4以上。
2011年,新村长廊内高山露地蔬菜种植面积18万亩,产量50万吨;核桃种植面积9万亩,产量4000余吨;新村长廊内建成养殖小区38个,出栏生猪9.2万头、出栏土鸡87.1万只。曾家山、广陕高速朝天段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20元,比其他乡镇高出63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