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回乡当村官 捐资60万修公路
“从新山村3组到河坝也就10公里的路程,我已在这路上跑了12年的运输。过去这条路坑多坡陡,每次只能拉一吨多货。现在路修好了一次能拉3吨,跑起来通畅多了。”2月13日,记者去朝天区羊木镇新山村采访的路上,恰遇该村村民乔发贵开着拖拉机到山下河坝拉河沙。
这个变化,得感谢该村村民王思祥,在外打工的他2013年回到家乡,出钱出力,带领乡亲们将原来坑多难行的黄土路,修成了一条宽敞平坦的水泥路。
要为乡亲修条路
新山村位于羊木镇东北角最偏远的一个小山村,与朝天区朝天镇、东溪河乡、陈家乡的6个村民小组接壤。崇山峻岭间,一条全部用水泥硬化的平整道路从山脚一直通进大山深处。
“宽3.5米,厚18公分,长度5公里,咱们全村人齐心协力,3个多月修好了路基。”驱车行驶在这条道路上,王思祥骄傲地告诉记者。
王思祥是土生土长的新山村人,10多年前外出打工,一直从事道路工程施工,辗转凉山州、内蒙古等地修桥筑路,成了村里人眼中的“大老板”。
“在外面修了这么年的路,但每次过年回家,自家门前还是一段黄泥巴路,一遇下雨天,泥浆能没过大半截小腿,车子根本没法开。要是嘉陵江涨水,整个村子就与世隔绝了。”王思祥回忆说。
“岂止是车不能开哦,以前的路就是一条‘毛狗路’。村里人想卖头猪,都没人愿意上来收,要四五个大汉抬10多公里到镇上才能卖。”新山村支部书记赵发琴说,由于当地经济基础薄弱、路线又长,这条路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搁置。“多少年了,村里人就盼着能把这条路修好,让群众出行方便点。”
“几年前,村里的王明寿因病急需救治,但救护车上不来,病人不能及时送出去,大家用滑竿抬了10多公里的‘毛狗路’,送上救护车时,人都没气了。”新山村二组村民王明堂对记者讲起亲身经历的一件事。2013年8月的一个下雨天,他骑摩托车送孩子去镇上看病,在这条烂泥路上摔下了悬崖,头盔摔得粉碎,差点送了命……
自掏腰包60万
2014年正月初三,新山村召开村民大会,讨论修路方案。
“现在的路宽的宽,窄的窄,要修就统一宽度,整成3.5米。”
“要我说,关键是保证质量,石头、水泥,各种材料要用最好的。”
“人力没啥问题,咱们一个组包一段路,有人出人,有力出力……”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很快敲定方案。乡亲们每人出资1000元,集资40万,王思祥个人出资20万,发动全村人一起修路。正月初九,挖掘机、铲车、拖拉机就开进了施工现场。
在施工现场,最忙碌的要数王思祥73岁的老父亲王文弟。现场指挥、监督工程、指导技术都少不了他,不管刮风下雨,老人一天也没有缺席过。年轻时,王文弟曾当过新山村26年的村支书。村里的老路就是他带领乡亲们手刨肩扛修起来的。“那时只能靠铁锹、锄头挖,靠背篓背,现在都是机械化,轻松多了。”老支书说。跑运输的乔发贵推掉其他生意,专门帮忙拉材料。“都是造福乡里的大好事,咱们义务劳动也开心。”
从正月忙到农历三四月,从山脚到村里的5公里土路变成了坚硬平整的水泥路,剩余7公里也完成了路基整治,工程花了100多万元,除去村民集资的40多万,王思祥自掏腰包60万。
盼望山村换新颜
王思祥的家和记者想象中的“大老板”的房子不同,还是几间加起来约200平米的老平房,陈旧的木架窗显示出房子年头已经不短。在王思祥和他父亲的“三年规划”中,盖新房还不在其中。
“村里通往各组的公路一共有12公里,现在只硬化了5公里。我想向政府申请一些资金,将这7公里全部铺成水泥路。”王思祥说。
村民们已经从修好的道路中尝到了甜头。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以前拉沙每天最多跑两三趟,现在一天能跑五六趟。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挣一万五左右。”路修好后,村里十多户人家都买了车。
2014年新山村“两委”换届时,王思祥全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
王思祥开始琢磨着优化村里的产业结构。“以往我们村主要是养蚕,现在这行的市场越来越差了,恰好去年遇到国网广元供电公司帮扶我们村,目前已栽种了猕猴桃、樱桃、雪桃、水密桃等十二种四季水果。交通方便了,新山村将名符其实。”对家乡的未来,王思祥信心十足。
(记者 刘怀英)
原标题:朝天区羊木镇老板回乡当村官 捐资60万修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