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携手结友谊 共建平安促和谐
——朝天区与宁强县抓省际边界联调共建机制建设
近年来,朝天区积极探索创新,针对朝天区和宁强县两地矛盾隐患多,社会治理压力大等问题,两地政法综治部门坚持“三共”(共享、共建、共融)理念,创新省际边界社会治理“三多”(多层级、多点位、多元化)“六联”(社会稳定联商联议、矛盾纠纷联调联处、事故事件联防联处、违法犯罪联打联治、信息资源联通联享、平安建设联创联建),创造性开展省际边界联调机制建设,着力推动省际边界地区联调工作转型升级,联动共建川陕平安边际,边际地区社会治理新格局逐步建立。
(一)健全完善机制,共保边际平安。建立完善“大调解”机制,为跨省矛盾纠纷的调处提供体制保障。建立省际跨区域民间矛盾纠纷联合调解领导小组,毗邻乡镇、村签订跨边界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协议,建立联合调解委员会,设立边际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室,构建两地相邻部门、乡镇(街道)、村组三级联合调解组织网络体系。延伸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组织体系,衔接推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网络向源头延伸,健全边际矛盾纠纷委托调解、移送调解、邀请调解、联合调解等调解机制,双方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化解矛盾。今年9月,朝天区转斗乡黎明村和陕西省宁强县汉源街道办事处七盘关村签定了边界人民调解联动联调协议,组织村民共同选产生“转斗乡黎明村和汉源街道办事处七盘关村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该联合人民调调解委员会系黎明村和七盘村委会下设的群众性组织,成员由两村分别推选产生,并实行双组长轮流负责制,共同制作工作印章,并在转斗乡黎明村和汉源街道办事处七盘关村分别建立了规范化调解室,完善了联合调解委员会章程等相关制度和运行机制。据了解,2012年以来建跨边界县区级矛盾纠纷协调委员会1个、乡镇级人民调解委员会9个、村社跨边界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委员会23个,设立联合调解室23个,构建起县区、乡镇(街道)、村三级联合调解组织网络体系。联合化解较大边际矛盾纠纷30余起,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提高25个百分点。
(二)加强协作配合,共抓边际治理。加强协助配合,及时掌握边际民间纠纷动态,坚持“边际纠纷随时查、特殊时期定期查、敏感时期及时查”,按属地管理原则办理,做到矛盾纠纷早预防、早调处、早解决。县区、乡镇(街道)、村之间经常性联络与沟通,对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隐患和闹事苗头、事件苗头做好应急预案,一旦边际交界处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调动双方联防、群防群治队伍,及时协调各县区相关部门给予支持,协同处理消除不稳定隐患,确保有效发挥边际协同作战、快速处置的作用和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边际联防工作,两县区政法、综治等部门以及毗邻乡镇始终如一保持着紧密的沟通联系,签订联防协议。 2015年以来两地联合化解较大边际矛盾纠纷10余起, 特别是在嘉陵江锑污染事件和宁强县交通事故导致柴油泄漏污染事件中,保持了积极的合作,确保了嘉陵江和潜溪河沿线居民的生命安全。
(三)强化信息互通,共维边际稳定。建立情报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健全边际协作联席会议、边际矛盾纠纷排查通报制度,定期不定期进行情况交流。经联调案结事了的民间纠纷,制作规范的调解文书档案,两地共享调解资料资源。利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雪亮工程”信息平台,率先试点在与宁强交界的七盘关区域建成川陕边际“雪亮”工程,将省际边界“雪亮”工程建设与省际边界联调机制建设的深度融合,共同搭建网格化、十户联防、村村响平安大喇叭、“红袖标”等融为一体的省际边界综合治理立体防控平台,拓展省际边界平安共建内涵。对涉及边际地区平安稳定的重要事件,汛情、动物防疫、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重大情况,林业、农业、水务、环保等部门随时通报,及时协商,共同妥善处理。在情报信息互通共享的基础上,共同分析研判边际矛盾形势,共同研究落实边际防范措施,共同维护边际地区的社会稳定。
(四)拓展宣传层次,共创边际和谐。把省际边界联调共建与法律“七进”和“调解文化”有机融合,通过建立规范调解室、调解文化大院、调解文化广场、文化走廊和宣传栏等,发掘当地浓郁而鲜明、富有地方特色的调解文化,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拓展文化宣传面,共同营造全社会、多层次、多形式参与宣传氛围,引导边际居民遵纪守法、和睦相处,共创边际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