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渡是一个群落
——重走长征路纪事
长征记忆
强渡嘉陵江,是红四方面军在反“六路围攻”胜利后,为配合中央红军西渡嘉陵江长征的一次里程碑战役。这次战役,从1935年3月28日开始,至4月21日结束,历时24天,总计歼敌12个团,1万余人。攻克阆中、南部、剑阁、昭化、梓潼、平武、彰明、北川等8座县城及中坝、剑门关等军事要地,控制东起嘉陵江,西至北川,南至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两三百里的广大地区。(摘自《长征路线(四川段)文化资源研究·广元卷》)
塔子山主渡口看今昔
2016年10月11日至12日,间或小雨。记者一行辗转苍溪县红军渡纪念馆、鸳溪渡口、八庙涧溪口渡口,探访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三大渡江遗址,如今的嘉陵江两岸,战斗的硝烟早已散尽,只可见老区人民传承发扬红军精神,奋力发展、追赶跨越的铿锵足迹。
塔子山下、嘉陵江畔对岸杜里坝,这里就是当年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的主渡口。徐向前元帅亲笔题词的“红军渡”雕塑矗立在纪念馆广场正前方,雕刻的是一组正在冲锋渡江的战士英姿;雕塑后方,是苍溪县八名已故将军的真身塑像。凝视雕塑,耳畔仿佛响起了当年红军冲锋的号角声和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厮杀声。
如今的红军渡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并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前九个月,我们已接待近300场次的党员干部或学生集体前来接受红色教育。”纪念馆工作人员魏菁介绍说,在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红军渡名声大振,已11次登上中央电视台,还在《人民日报》一版亮相。
站在红军渡纪念馆广场上,远远望去,嘉陵江对岸昔日国民党军驻守江防的乱石河滩杜里坝,如今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已成功建成苍溪县的城市新区。在城市建设用地紧缺的情况下,苍溪县转变拓展用地方式,引导城市建设用地向荒滩地发展,从2010年开始改造建设位于嘉陵江边上的杜里坝荒滩,如今已建设近4万平方米的休闲景观河堤和20万平方米的滨水景观带,十余个商住小区拔地而起。
“四川省优秀基层党组织”杜里社区党委书记苟军说:“当年红军强渡嘉陵江后,杜里村民见证了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传统,主动捐粮支持革命。如今我们时刻牢记和传承红军精神,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展现老区人民敢干、实干、能干的良好精神面貌。”
红军渡是一个群落
未访鸳溪渡口、涧溪口渡口之前,只以为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长征就只有苍溪塔子山下的红军渡。
驱车沿嘉陵江上下穿行,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沙溪航电工程巍然耸立,嘉陵江河床变得宽阔起来,鸳溪场镇被淹水下,昔日的古渡口早已不见踪迹;一艘渡船摇曳在涧溪口渡口的江面上,距岸边仅几步阶梯,昔日上下渡船需拾级而上的数十步石梯在江水中隐约可见。
1935年3月初,红31军93师276团组成8人敢死队,在鸳溪镇院溪寺偷渡嘉陵江,夜袭对岸国民党驻军,激战失败,仅一人撤返。3月28日,在石锣锅突破嘉陵江,占领对岸滩头阵地,掩护大部队从鸳溪渡口渡江。
“隔河望见柳树青,穷人天天盼红军,红军哥哥早早来,劳苦兄弟早翻身。”在红军渡江前夕,涧溪口人民都在急切地盼望,并帮助前来秘密侦察地形的红军战士,筹集粮食、医药用品等军用物资,做好了充分的接应准备。红9军成功渡江后,200余名涧溪口儿女参加了红军,并随军长征。
如今,红军玉皇关战役纪念碑依然矗立在八庙镇玉皇山守石垭垭口,“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标语还历历在目;八庙小学编写的50页校本教材,其中就有13页讲述“家乡红色文化”;涧溪口渡口上方,广南高速、兰渝铁路飞架而过,天堑变通途。交通日益发达,古渡口的衰落不可逆,“涧溪口作为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的三大渡口之一,我们将在渡口勒石立碑纪念,引导后人牢记红军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八庙镇党委书记杨超表示。
当年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除塔子山主渡口、鸳溪、涧溪口渡口外,据记者了解,在阆中市,还有3处渡口,是红四军、红九军渡江之地。另外,红四方面军后勤机关渡江之地是在今昭化区虎跳镇上下渡口。可见,嘉陵江上的红军渡应该是一个群落,它们共同见证了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伟大壮观的场面。
(记者 傅尹 常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