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大型特别节目《还看今朝·四川篇》播出后引发全省干部群众热议
砥砺奋进这五年 治蜀兴川开新路
这条路,铺展民生情怀
这条路,蓬勃创新动力
这条路,铺就绿的底色
这条路,彰显川人精神
“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四川,让人感动又惊讶!”
“看,这是我们大四川的发展路子,跟着走心里踏实,中国梦越来越近。”
“厉害了,我的四川!”……9月26日,中央电视台开云手机平台,开云(中国)频道大型特别节目《还看今朝·四川篇》播出后,引发全省乃至全国观众的热议。
“‘路’是贯穿整个节目的主线,播出后我问了很多身边朋友,他们都说,以路来讲述四川,十分贴切。”《还看今朝·四川篇》导演、中央电视台四川记者站站长朱兴建说。
“90多分钟的节目,实实在在地讲述了贯彻中央精神的治蜀兴川之路。”因为没能看到直播,眉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传龙特意看了回放。
这是一条有形的路,面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雅康高速、雅西高速、西成客专等一条条重要通道建成或正在建设,言传千年的历史慨叹成为“绝唱”。
这是一条无形的路,让新发展理念在四川落地生根,以C919、翼龙等为代表的创新工程彰显四川智慧,向贫困宣战,藏区、彝区的发展巨变体现四川担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青山绿水装点下的巴山蜀水展现四川风采……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坚定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统揽,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四川发展,五年砥砺奋进,走出了一条极不平凡的路。
这条路,铺展民生情怀
节目直播中,中央电视台记者蒋林介绍雅康高速兴康特大桥建设进展时用了一个“道具”——松茸,把修建高速与藏区百姓的期盼巧妙地表达出来。“这是采访中一名当地的藏族群众给我说的心里话,也是他家中的故事。”蒋林说,高速公路的修建,能给藏区的松茸生产运输带来巨大便利,直接影响群众的钱袋子。
藏区实施的每一个工程,都倾注了中央和省委深厚的民生情怀。
“经常有朋友来打听雅康高速什么时候通车。”雅康高速公司副总经理周道良就在节目直播现场。他亲身经历和见证了二郎山隧道、兴康特大桥两个建设项目的挺进历程。作为一名藏区出来的交通人,他更能体会雅康高速的意义——100多万藏区群众将直接受益。
“很激动,甘孜州无高速公路的历史将在我们手中结束。”省交通运输厅建管处副处长赵刚数了一下,节目的7个直播点位中,交通就占了3个,“这是我们四川交通人给党的十九大准备的最好礼物。”
补齐民生短板,啃下最难的交通硬骨头。“打破‘铁公基’制约,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委藏区办主任张富国提供了一组数字,在中央大力支持下,四川投入817亿元实施两轮“三年交通大会战”,建成通航甘孜稻城亚丁机场、阿坝红原机场,开工建设川藏铁路成雅段和雅康、汶马两条高速公路,终结了藏区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建成“新都桥—甘孜—石渠”和川藏电力联网两条“电力天路”,32个藏区县全部接入国家骨干电网,投入57.5亿元实施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消除了无电村和无电户。
五年来,我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始终着眼全局谋划推动民族地区工作,四川藏区静悄悄地发生了根本性历史性变化,实现了全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民生之花不仅盛开在高原藏乡。在川北广元,9月26日上午,利州区荣山镇中口村第一书记尚伟召集村民来到村委会一起收看了《还看今朝·四川篇》。“节目没有说到我们村,但我们村的影子都在。这是党的政策好啊。”短短3年多,脆红李产业园、桃树产业园拔地而起,由贫困到富足,群众干劲更足了。“到2020年,我们的民宿酒店建起来,生态羊成规模了,人均纯收入能到2万元。”
这条路,蓬勃创新动力
“有种骄傲叫‘四川造’,亲身参与制造的更骄傲。”9月26日上午,在航空工业成飞民机C919机头制造车间,看完节目,该公司工程部高级工艺师陈勇有感而发。
作为一名国产飞机制造“老兵”,除C919外,他还参与了国产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国产水陆两栖飞机蛟龙600等机头制造。在陈勇看来,四川的高端制造能大放异彩,关键在于四川的发展道路上,把创新看得重、落得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四川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必须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
“很多人惊讶四川科技创新这么厉害,我说百闻不如一见,来了就知道了。”陈勇介绍,比如生产车间没有一张纸,技术人员只需打开电脑,全三维图纸上,机头内外所有参数一目了然。“以往都要靠人测量,全数字化后精度更高、更方便,质量更有保障。”他介绍说,机头部段与前机身、雷达罩、前起落架之间协调关系复杂,相比圆筒形机身,机头外形又呈多曲面,设计精度要求高,制造难度大。首飞后,改进和创新步伐更快。他表示,未来还将继续努力,造出更多让人骄傲的“四川造”。
省国防科工办主任许州表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治蜀兴川宏伟蓝图的重要内容。航空航天就是四川军民融合优势产业领域之一。
优势并不仅限于此。核能与核技术应用、军工电子、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等都大有可为空间,潜力无限。突出军民融合这个核心任务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四川在全国率先设立规模100亿元的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率先开展军工单位、军工科技成果市场化改革探索,率先成立省级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与国家国防科工局和所有央属军工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川布局了总额为4500亿元的军民融合项目。全面完成国务院授权先行先试支持创新创业的3项财税政策改革,率先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
“十三五”国家优先布局的10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四川,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
这条路,铺就绿的底色
节目播出后,洪雅县瓦屋山镇孔雀村村民陈雅玲成了村里的名人。“在全国观众面前亮相,生怕说不好,但我家真的靠生态旅游富起来了。”陈雅玲说,从一个小水电站的员工到开办生态农家乐,一两个月就能挣10来万元钱。发生在陈雅玲身上的故事折射出一个大的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
从发展的阵痛中走出,在省级环保督察挂牌督办下,当地关停30座小水电站、14家矿山企业,所有的违法生产设施全部拆除。当地拿出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生态恢复,如今,被破坏的矿区生态植被294亩全部恢复,森林覆盖率超过96%。绿色发展的实践让当地人坚定了信念,瓦屋山要彻底告别水电开发和采矿业,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康养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
明白这个道理的,有陈雅玲,有孔雀村的所有村民,更有9000多万四川儿女。
“过去的五年是砥砺奋进拼搏实干的五年,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全面打响,环保督察扎实开展,全省五分之二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生态文明进步的规划愿景正逐步实现。”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说,通过五年努力,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逐步改善。目前,全省环保工作初步实现由常规治污“零敲碎打”向攻坚作战“系统推进”转变,由主要监管企业“一手抓”向督政督企“两手抓”转变,由环保部门“单兵作战”向各方参与“集团会战”转变,全力以赴保一片蓝天、还一江清水、留一方净土,让巴山蜀水在绿色装点下更加美丽。
这条路,彰显川人精神
“咱不怕灾难,没有啥过不去的坎。”9月26日,九寨沟县漳扎镇彭丰村村支部书记陈立华收看《还看今朝·四川篇》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震后的九寨沟依然美丽。”地震前的彭丰村,依托临近九寨沟景区天然的地理优势,旅游经济如火如荼,村民们不仅住进新房,而且开起饭店、旅馆,生意兴隆,收入节节攀升。陈立华也修了2000平方米的新房开旅馆,年收入达20余万元。
“虽然受了灾,但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广大群众,一定会重建幸福美好新家园。”如今,经过震后恢复调整,彭丰村人又张开怀抱,准备迎接海内外游客。陈立华说,除向世界展示依然美丽的九寨沟外,还要向大家展示九寨人、四川人身上那股子任何困难打不倒的精气神。
9月26日上午,位于大渡河峡谷绝壁之上的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古路村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完工通电,当地脱贫攻坚和旅游业发展迎来强有力的电力保障。这一好消息通过节目直播传遍全国。“这条新修的电力路后面,是大家已经打通的心路。”古路村党支部书记骆云莲说,地理条件和发展状况是客观存在的,但怎么改变,要有一股精神,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马上就是国庆长假了,现在村里路也通畅了,电力也有保障了,相信我们村的旅游一定会越来越好。”
骆云莲想表达的,和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吾木牛想的一样。
去年以来,因“悬崖村”,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广受各界关注,阿吾木牛有压力,但更有动力。“路有了,产业有了,好日子有奔头了,大家伙心里都高兴,也深深明白,真正的发展,要靠自己的双手。”阿吾木牛说,“悬崖村”发生的实实在在的变化激发了当地更多贫困群众,坚定跟党走,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贫困现实,打造幸福新生活。
“没有坚定的信心、十足的干劲、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我们不会取得这么大的发展成就。”攀枝花市米易县县长许军峰认为,节目中专门讲到了四川的精神,说到了大家的心坎里。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四川正沿着这条路,阔步向前,奋力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
本报记者 张立东 王眉灵 林凌 朱雪黎 游飞 何勤华 殷鹏 秦勇 张庭铭 采写
原标题:砥砺奋进这五年 治蜀兴川开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