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办)9月23日,省委常委、省委农工委主任李昌平一大早就从成都出发,风尘仆仆,单车直奔地处边远、高寒、交通不便的穷乡僻壤—广元市朝天区小安乡全胜村杨滋和家中。
杨滋和是一名基层退休教师、政协委员,一直十分关心家乡的发展。日前,曾怀着满腔热情写信给李昌平,反映家乡“三农”情况。此行,李昌平正是带着杨滋和书信专程去登门拜访他的。看到李昌平跨进自己家门,杨滋和激动得一时不知说什么。
“杨老师好”。 李昌平紧紧握住杨滋和的手,与他并坐在堂屋里拉起家常。“杨老师今年高寿了?身体还好吧?家里有几个人几亩地?这里的玉米和小麦亩产能够上千斤吧?村里出去打工的年轻人多不多?有没有困难学生缀学?有没有因灾和因病致贫的困难家庭?”刚一落座,李昌平就急切地从老百姓生产生活问题入手,与杨滋和聊了起来。“家里有4亩地,种玉米、黄豆、冬小麦,产业发展缺乏规划、农民缺乏种养技术、吃水问题已经解决了,村道还有2公里没有硬化……”杨滋和将家里和村上情况一一道来。当听到“种玉米、种黄豆”时,李昌平说“小时候,我们在老家的玉米地里间种黄豆、四季豆的效果是最好的,既省地、省工、又培肥地力,一举多得。”
全胜村支书赵炳义、村主任李占全和附近村民闻讯赶来,围坐的村民越来越多,摆谈的话题越来越宽。说到产业发展,村民们说,蔬菜、水果、核桃、土鸡、生猪、黄羊样样都有,但是都不成规模,有路的问题,也有技术问题。蔬菜要靠肩挑背磨到市场去卖,到了县城,买菜的人早已散去,核桃树生虫后花多果少。李昌平便与大家一起讨论起产业发展问题,一起寻找症结所在。他说,这个地方是世外桃源,山清水秀,生态很美,除了传统农业,要发展现代农业,在林地和耕地上做文章,同样可以寻求新的突破。路是第一位的,要大办交通、把路修好;要兴修水利、改田改土;要引进品种,科技兴农;要因地制宜,调整结构。山上可以种名贵苗木、地道药材;地里搞大地蔬菜,而不是大棚蔬菜;要种养结合,长短结合,大力发展立体农业、循环农业。“小安”不能小富即安,而要变“小安”为“小康”。
听说赵炳义患乙肝病多年,李昌平关心道:“治疗没有?药费是多少?新农合报了多少?慢性病要注意调理,必要时要住院治疗。”李昌平借此把话题展开,耐心向群众讲解新农合、新农保等惠农政策。他告诉大家,今后随着经济发展、实力增强,国家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会越来越多。希望村上搞好政策宣传,动员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俗话说“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他进一步说:“越是边远,公共服务成本越高,但是政府也要帮助大家,这就是公平正义嘛。”
李昌平还详细询问村支部工作和党员发展情况。针对党员老化现象,他风趣地对村支部说:“如果不注意发展年轻人入党,不解决好党员老化问题,以后村支部开会就只有几个婆婆大爷,这个眼睛不好、耳朵不灵,那个腿脚不好、出行不便,还怎样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所以,要重视发展年轻人入党,保证党的基层组织后继有人。”
交谈中,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大家反映了很多具体困难和问题,李昌平提议,大家一起到田间地头走一走、看一看。寒风中,大家边走边看边聊,李昌平向村民们表示,对小安乡和全胜村存在的困难问题,需要省、市、区一起研究、一起支持,总体规划、逐步解决。对于如何克服眼前的困难和问题,李昌平还和大家一起回顾中国革命斗争史,勉励大家自力更生、自强不息。他说,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胜利,一是有远大理想,二是有坚定信念,三是有铁的纪律,四是有群众基础。
“我们要深刻领会习总书记关于中国梦就是人民梦的精神,把老百姓致富奔康的愿望作为我们奋斗的目标。”李昌平希望大家对未来充满信心。乡村两级处在基层一线,要带领群众一起苦、一起干、一起过。群众利益无小事,今天能做的事,不要推到明天;现在能办的事,不要推到将来。当前,要办好三件事:一是要围绕新村建设和产业发展,把村道修好;二是要把大家组织起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三是要搞好技术培训,让农民掌握致富技能。
转眼间,三个小时过去了。李昌平勉励大家:“只要功夫深,遍地是黄金。”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省委农工委新农村建设指导协调处处长董进智,区委常委、区总工会主席王天会,区委农工委、小安乡负责人参加调研。